中国古籍浩如烟海,流传情况复杂,今天的研究者想要观澜索源而考其究竟,面对的困难之一便是“鉴定”。4月11日晚18:30,威尼斯人-威尼斯人博彩 “仲联英才讲堂”系列第三讲于1005-5339开讲,威尼斯人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水龙教授以“如何利用避讳来进行古籍版本鉴定”为题,给众师生带来了一场横跨古今的学术讲座。
此次讲座,程水龙教授带来了家藏古籍,在开讲前将之一一陈列,为讲座增添了浓郁的古韵悠香。程教授以其数十年潜精研微之《近思录》为基础,又以北京大学现存南宋刻本杨伯嵒《泳斋近思录衍注》为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通过考察古籍刻本之避讳来帮助鉴定古籍版本的时代。
首先,程教授就现存古籍较少注明刊刻时间及刊刻者,学者通过考察版本形式、序跋牌记等方法进行版本鉴定进行介绍。古籍流传历经坎坷,今存者往往残缺不全,有时一书无序无跋,亦无其他明显刊刻时间证据,鉴定工作难以展开。“避讳”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历史现象,此种现象给今天的读者阅读古籍带来不便,相关的文字缺笔、改字或空白,常常给读者造成文本理解的障碍。倘若能对讳字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特定时期的避讳,障碍也有可能成为古籍鉴定的有利之器。其次,程教授展示了不同的古籍书影,以实例讲解避讳现象,如通过对帝王之名的回避,可推测古籍版本的年代下限。有时不仅要避同字,读音相近之字亦要回避,即避嫌名,如杨氏《衍注》中出现“慎”字处,因与宋孝宗赵昚之“昚”音同,缺笔避其字。《衍注》下避南宋宁宗之讳,而不避理宗之讳,因而此本年限不早于宁宗朝。由于信息缺乏,准确时间仍然难以判定,程教授又通过对杨氏家族及其生平行藏出处的考察,结合时代背景的分析,最终得以有所结论,这也引出了程教授对古籍鉴定的综合性看法——古籍的鉴定不可偏于一隅,考察避讳是一种鉴定手段,不是全部,不可刻板地执着于讳字。最后,程教授通过对部分利用改挖手段制造“避讳”以淆乱研究者判断,或以此冒充旧本的造伪现象,举例进行讲解说明。有时避讳是鉴定的利器,然掌握不当或偏于一端则会成为鉴定失误的帮凶。譬如后代翻刻重刻也时有照录讳字之例,而递修本、修补本有原版不避讳而补板避讳的现象,抑或反之。如此种种,皆会成为鉴定过程中的“迷惑”。
以避讳对古籍版本进行鉴定,利弊皆有,关键在于研究者如何运用,又该如何与其他鉴定手段结合。程水龙教授的讲座,使得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其温润儒雅兼严谨细致的讲演风格,令听众久而不忘。
撰稿人:沈佳怡
审稿人:裘兆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