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调研太湖流域非遗文化的发展、传承与创新,7月中旬,在裘兆远老师的带领下,威尼斯人 太湖流域渔民民间文艺调查团赴苏州太湖流域开展非遗调研实践,通过现场访谈和发放问卷等形式对吴歌非遗现状进行了调研,并与非遗传承人张舫澜老师深度交流。
一、探索:走进太湖流域
在社会实践前期准备阶段,同学们查阅大量太湖流域非遗文化的文献资料。“吴歌”是吴地民间歌、谣的总称,也称“吴地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吴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5月20日,吴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调研中同学们了解到,吴歌以汉族民间口头演唱方式表演,口语化的演唱是其艺术表现的基本方式,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况下吟唱,其类型大致有引歌、劳动歌、情歌、生活风俗仪式歌、儿歌和长篇叙事歌等。吴歌生动地记录了江南农民的生活史,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宝贵的汉族民俗文化遗产。
二、发展:访谈非遗传承人
实践队员访谈吴歌非遗传承人、著名民间文学专家、文史学家张舫澜。他一生都在为记录整理以山歌为代表的吴歌文化而奔走忙碌,努力抢救、保护和传承这项民间瑰宝。
在与张舫澜先生的交谈过程中,实践队员听到最多的便是长篇叙事山歌《五姑娘》。长歌《五姑娘》出自清道光、咸丰年间号称“歌王”的杨其昌之口,1982年,由张舫澜老先生等人搜集整理的长篇叙事山歌《五姑娘》问世,此后《五姑娘》还被改编成多种戏剧。它否定了长期以来“汉族无长篇叙事民歌”“江南无长篇叙事民歌”的传统说法,填补了汉族无长歌的空白,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轰动,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吴歌非遗的研究与传承。
三、传承:数字化助力非遗创新传播
实践团队在走访调研时了解到,吴歌在传承过程中也在不断使用新方法、新理念。一是从音乐视角来看吴歌保护,把吴歌的传统音乐和新时期的地方音乐文化融合在一起,让吴歌作品更具活力。二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存世老歌手的生平、访谈、音像资料进行数字化保护。三是加强吴歌研究者、传唱者、传承人之间的联系,通过举办雅集,交流学习、抱团守望,共推田山歌的传承发展,让民族文脉生生不息。为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好吴歌这一中国民间文艺的奇葩,如今的吴歌根据先进事迹、法治廉洁、历史题材等来进行创作,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空余时间,镇上的老老少少还会在馆内哼唱山歌,口口相传。
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非遗项目,威尼斯人 太湖流域渔民民间文艺调查团开展调研走访,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