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剧社2008年上半年三部大戏活动总结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因为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这一年承载了全中国人民几十年的梦想与希望。2008年对我们东吴剧社也是意义重大的一年,自1908年创社以来,东吴剧社已经走过了100个年头,在这100年里,几代东吴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浇灌出如今已经欣欣向荣的东吴剧社。2008年下半年我社准备举办隆重的百年社庆活动,而上半年三部大戏的成功正为百年社庆的举办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从3月上旬剧社决定排演《切格瓦拉》《青春禁忌游戏》以及《暗恋桃花源》之后,3月中旬,剧社所有成员都依次分配到各自职责。除了参与演出的演员之外,负责灯光音效等舞美设计的工作室成员也都分配到任务。年度大戏的排演也就从那一刻开始了。
《暗恋桃花源》是07年剧社的年度大戏,因为只在新校区演了一场,而演出之后观众的热情很高,反复要求重演,所以剧社把《暗恋桃花源》再次定为08年的年度大戏之一。《暗恋桃花源》是有“话剧界的李安”之称的台湾著名话剧导演赖声川的经典作品。讲述的是《暗恋》和《桃花源》两个毫不相干的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退让,演出在即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就这样,两个剧组成就了一出古今相对,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让观众在剧场笑了又哭,哭过又笑……该剧以奇特的戏剧结构和悲喜交错的观看效果,成为华语戏剧界的当代经典。
07年的《暗恋桃花源》是东吴剧社前任社长李熟了的谢幕演出。时隔一年,剧社重拍《暗恋桃花源》,李熟了已经毕业,剧组在保留部分老演员的基础之上,启用了一批优秀的新演员与老演员同台献艺。结果证明,这批新演员的确是后起之秀,在与老演员的联合演出中,他们为观众呈现了一出精彩程度毫不亚于07年《暗恋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是6月16日在校本部存菊堂上演,校领导十分关注,校团委书记李朝阳、副书记季晶、副校长江涌、威尼斯人
党委书记刘海平、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徐群祥以及商学院党委书记杨青,纷纷前来观看,更难能可贵的是已经退休的老校长也携其夫人前来捧场,这也令演员激情倍增。演出持续了将近3个小时,但是演员精彩的表演深深的吸引了观众。无论是《暗恋》里江滨柳和云之凡感人肺腑的爱情还是《桃花源》中让人捧腹大笑的搞笑场面,观众都深深陶醉其中。演出结束之后,全场观众集体起立为演员以及幕后工作人员鼓掌,谢幕时间长达几分钟。演员先向观众鞠躬,紧接着转身向接着上台的幕后人员鞠躬,这是剧社这一年慢慢形成的一个传统,象征着一部戏的成功不仅需要演员卖力的演出,更需要有观众的支持和幕后工作人员的默契配合。这也表现了东吴人一贯的作风,“要做好戏,先做好人。”
第二个是6月23日在新校区独墅湖影剧院上演的是改编于轰动前苏联、风靡全欧美,20世纪最具震撼力的青春故事《青春禁忌游戏》!剧中的青年他们肆无忌惮!他们是高中生,却老谋深算!他们理想远大,却难过考试关!他们经历了极度的疯狂,然而最终他们醒了!一场过火的青春游戏,让正当年轻和曾经年轻的心――体味青春。
钥匙在剧中是一个重要得线索,它是一种象征。对钥匙的维护就是对道德防线的坚守,交出钥匙则是对道德方显得最终丧失和坚守的失败。学生最终将从老师手里逼迫到的钥匙又还了回去。这其中其实也包含着剧作的道德理想,就是这个世界不是垃圾场,人们死去的道德信念在坚守者的感召之下会最终回归心灵的。
中国从来就不缺乏艺术和思想。正如剧中所说,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这部话剧使观众在与真实的社会的对照中产生共鸣。无论何时道德的理想主义者都在为社会营造一种天堂式的希望,尽管这条道路充满坎坷,但他们依然受人尊敬,让人感动。
与《暗恋桃花源》一样,这部戏也是新老演员联袂出演的。但是不同的是,这部戏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戏剧,这就对剧社演员的演技以及灯光舞美以及道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戏的道具。由于这部戏从头至尾都是在室内发生的,所以我们要在舞台上将一个房间的效果给观众呈现出来,其中最头疼的就是要把四面墙做出来。很难想象,当其他人在端午之夜静静地与家人享受团圆时,东吴人以另一种方式来诠释什么叫团圆。2008年6月8日,剧社大概20个成员纷纷齐聚食堂三楼排练厅,在社长的带领下,各显其能。有的用美工刀裁剪木板,有的用老虎钳拧铁丝,把木板固定到铁架上,还有的则为木板刷漆。当天晚上,从6:30到凌晨2:00,整个食堂三楼恰似工厂流水线一般,20多个东吴人用自己的热情与汗水将演出所需的“道具墙”成功完成。
参与道具制作的不止工作室的成员,本来要参与排练的演员也都参与到道具制作中。不是东吴人,不知剧社苦,更不知剧社乐。当有些人得知剧社的演员要如此卖力的参与制作道具时,偶尔会对其产生轻视,认为在剧社只是做苦力而已。但是在剧社待过的人都知道,付出是一种快乐,能跟一群志同道合的知己如此团结的为了共同的目的付出汗水,大家感到的更多的是快乐。就像剧社人常说的:“东吴人在剧社里留下过汗水,留下过眼泪,但更多的还是留下了笑声。”
最后上演的是以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为主题的《切格瓦拉》。切•格瓦拉神话般的自我流放的赤色战士,他那时被视为所有帝国主义者的不共戴天之敌,最终被枪杀了。然而,他的灵魂却得到宗教般的祭奠,与所有参加暴力革命的英雄主义者不同,切•格瓦拉死后被一切怀揣着纯直理想的青年奉为偶像。他成为一个介于神话和童话之间的英雄,他甚至被奇妙的艺术化了。成为20世纪象征着某种纯粹力量的波普符号,一个感性的圣徒。
《切•格瓦拉》最具感染力的内涵,主要基于两个均具有崇高风格的维度,其一是理想主义,其二是人道主义,正由于他们在现实社会里的稀缺,才显得特别珍贵,才最具感染力。而知识分子的责任之一就是为有缺陷的现实社会提供理想,像切•格瓦拉这样为理想献身的精神正是人类所可能拥有的最优秀的品质之一。抗击强权与同情弱者,为弱势群体争取其应有的社会权利,更是任何时代的知识分子应负的社会与文化责任,任何一个社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政治领域,都需要这样一种可贵的声音。身处现代社会的大学生,“稳定”的社会使得个人奋斗精神有所迷失,切•格瓦拉的个人奋斗精神、愿意为理想献身和纯粹革命主义精神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最需要的。
《青春禁忌游戏》上演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24日,《切格瓦拉》在独墅湖影剧院上演。全体演员身着军绿色服装用表演对格瓦拉精神做了最有力的诠释。演出结束,全体演员高举格瓦拉大旗绕观众席奔跑了一周,全场集体高唱《国际歌》,可以看出,观众们被格瓦拉精神,被演员的热情感染了。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不是专业演员,我们打动观众的是我们的一腔热情以及简约质朴的情感。东吴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做戏,为了我们热爱的舞台,为了在台下专注看戏的你。”东吴人很难说戏剧为自己带来了什么冠冕堂皇的利益,但东吴人都知道自己从戏剧里、从剧社中真的获益匪浅。
下半年的活动也渐渐开始了。剧社已经招入了一批新的演员以及舞台设计方面的人才,预科班培训每周也照常进行着。上半年参与演出的新人如今也成了老人,他们也像去年老人们指导他们一样去指导这一届的新人。新老交替,新老联合,新老传承。
100年了,我们会做得更好。
东吴剧社,年轻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