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十点,“追寻姑苏遗韵――苏州濒危非遗的传承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道路探究”暑期实践小组的同学们来到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进行采访。龚平主任分别对国画颜料组、苏州灯彩组、民族乐器制作、苏剧组以及泥塑组的同学们进行了答疑解惑,另有两位非遗办的老师也耐心为同学们解答了相关专业知识。
以国画颜料的保护为例,龚主任提出了现阶段技艺性保护与生产性保护相结合的模式。技艺性保护就是指对仇庆年这样的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定期给予资金支持,使其通过录像等方式纪录、传承并发展这门技艺。生产性保护即是以工艺厂为生产性保护基地,其主要含义是指在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活动中得到积极保护。
龚主任进一步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传承与传播。对于苏州灯彩的保护性传承,现阶段应努力尝试在工艺职校开设传承班,以2009年苏州技师学院在全国首开的“传统工艺技术大师传承班”为例,聘请王金山等大师为学生授课,并且提供相应的资金扶持。随着政策的改进,苏州灯彩也将走进高校开设传承班,也将可能为学艺的外地人员提供本地户口等。
针对振华中学开设灯彩传习所这一举措,龚主任也表示了很高的赞扬,认为可以将灯彩班从手工课提升为一个进校园的非遗项目,并且对苏州灯彩非遗传承人汪筱文老师提出的在学校建立一个传承基地的观点表示认同。同时,龚主任也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即在中学设立传承基地、招收学徒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毕竟中学生功课压力大,世界观的形成尚未成熟,随着他们年龄阅历的增加,兴趣可能会改变。再者灯彩业利润微薄,除了一定的美术功底外,还需要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所以,他认为对振华中学灯彩班的定位仍是传播层面,但他也表示,若有学生对苏州灯彩非常感兴趣并有继续学习、从事这一行的意愿,对这一类的学生进行跟踪扶持也是可以的。
如龚主任所言,非遗正面临一个瓶颈期,我们现阶段要做好保护性工作,度过这个瓶颈期,以防止“断层”现象。相信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非遗志愿者们的努力下,苏州非遗传承人可以继续发扬光大自己的技艺,让全世界看到。苏州灯彩定能迎来自己的春天,重振旗鼓,走出一条具有姑苏特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