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勒对图书馆作如下定义:所谓图书,是保存人类记忆的一种社会装置,图书馆是为把它移入活着的个人的意识的一种社会机构。基于这种“移植”的特殊性以及实用性,苏州大学文学苏南地区图书馆现状调查小组开始了对无锡、苏州、昆山、上海四处图书馆的社会调查。
经过无锡、苏州、昆山的奔波,在2012年8月13日,小组成员来到了最后一站:上海。
成员们穿过梧桐投影成荫的小马路,来到了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图书馆。早就听说,上海图书馆是上海市十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就馆藏规模而言,位列世界十大图书馆之林。当成员们第一眼见到上海图书馆的时候,确实感慨于它的规模之大。上海图书馆拥有设施完善的阅览室、研究室、展览厅、报告厅、学术会议室以及音乐欣赏室和影视观摩室,为读者提供了宽敞、舒适的学习环境。全年接待到馆读者190万人次,流通图书约180万余册(件),馆藏文献达到5095万册(件),以历史文献最具特色。
干净锃亮的玻璃旋转门显得上海图书馆特别“洋气”,而进入大厅,它给人的感觉是特别幽静、优雅、轻松。很多读者坐在大厅的餐饮区一边看书一边品着醇香的咖啡或茶。灿烂的阳光透过硕大的落地玻璃窗,也似乎特别愿意与这书香气浓厚的地方亲近。读者也络绎不绝。
在征得了上海图书馆负责人的同意下,小组成员开始分发问卷,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在对问卷分析之后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在每周都会去图书馆的人群中,21―31岁的占绝大多数;而去图书馆的大多数人表示去图书馆的原因是图书馆藏书丰富、环境比较好,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另外,图书馆的读者借阅或阅读的大多是人文类书籍和社科类书籍。与此同时,很多被调查者也有一些想法和意见:图书馆的资料更新速度比较慢,馆藏资料过于陈旧,而且很多图书检索里有,但不能找到,这一点令人有点失望,所以图书馆的检索系统也需要进一步改善。除此之外,被调查者还有如下建议:图书馆比较吵闹,所以需要加强管理;一到寒暑假图书馆的座位都很紧张,所以需要多增加一些座位;很多读者在图书馆的吃饭问题需要得到重视(比如,上海图书馆里面的餐饮区很小,而很多读者要么随便啃个三明治,要么去附近的便利店随便买点),希望增加图书馆周围的餐厅,等等。
下午两点多,苏州大学文学苏南地区图书馆现状调查小组就完成了任务,带着满满一袋子的成果,结束了四天的苏南地区图书馆现状调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