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早晨7点,我们古井研究小组在二期东门集合,乘坐地铁一号线前往福寿泉所在地――仓街。
早晨的阳光还没有发挥它的强大威力,空气中的活跃分子们都没还完全苏醒。这时候的苏州相隔在冷清与繁华之间,让人感觉少有的舒适。我们就踏着这样的空气,来到了仓街的路口。
一路往里走,没过50米我们就看到了一口用围栏围起来的井。大家十分激动,以为轻而易举就找到了福寿泉。然而寻找宝藏的路途总是曲折的,这一口井并非我们要寻找的福寿泉,却也是一口有着历史的古井。既然这一口并非福寿泉,那么我们就要继续往街里面寻找。实话说,福寿泉并不好找,因为仓街里的街道为很多十字形分布,我们不知道该往哪个路口拐进去。于是大家商议兵分两路,找到后电话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出十分钟,我们便遥遥看见了一口双眼井。走近一看,的确是我们要寻找的福寿泉。
我们走上前去,看见一个阿姨正在井中打水洗衣,见现在不方便打扰她,便在一旁用镜头记录下了她打水的过程。等这位阿姨洗完衣服后,我们上前询问,得知她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几乎天天都要到井中取水作淘洗之用。但当我们请她为我们拍一段视频时,阿姨显得有些害羞,并连连摆手推辞。不过,我们并不气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动阿姨接受我们的采访。原来这位阿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杂货铺,她将我们带到自己的店门前,在那里开始我们的采访。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在网上搜索过了关于福寿泉的开凿情况以及现状。当年正好是朱鼎彝母亲的七十大寿,为了给母亲送上一份寿礼,也是出于为当地居民造福的愿望,朱鼎彝出资在仓街路口找人开了一口井,井名“福寿泉”。而为了纪念朱鼎彝的功德,石井刻上了朱鼎彝的名字,另外刻上了“民国二十三年”的字样。当时苏州这一带正经历大旱,福寿泉的开凿,为百姓们提供了生活水资源的来源,可谓造福了苍生。但近年来因年久失修,福寿泉四周的锁口石局部出现断裂现象,部分锁口曾经被更换过,以至规格不一。虽然如此,福寿泉却仍和从前一样,从来没有干涸,为市民提供便利。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这位阿姨对福寿泉的了解可谓十分全面。她的讲述和我们了解到的几乎没有什么差错。从阿姨的口中我们了解到,如今的居民很少在井中取水饮用。毕竟随着城市的发展,家家户户都有了自来水,地下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便只把井水作为洗衣浇水之用。
又和阿姨闲聊了一会儿,我们便启程告别。为期一个礼拜的暑期社会实践也快要接近尾声了,大家的热情却没有被连日来的辛苦磨减掉。相反地,我们在回学校的路上聊着这几天的经历,都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学到了更多有关古井的知识,也收获了良多生活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