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组实践的第3天,成员们有幸见到对�直服饰颇有研究的严焕文老师。
下午成员们如约而至,在“冯斌作文博物馆”采访了老师。老师被称为�直镇的“活辞典”,他是�直古镇人文精神的传承和体现者。他收藏了�直古镇史料,为人们研究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很多宝贵资料,尤其对�直妇女服饰倾注大量热情。他研究水乡服饰30多年,收藏了从清代到现在的100多件服饰,写过大量有关水乡服饰的论文。
老师先给成员们简单介绍了�直妇女服饰的历史。�直妇女服饰从1000多年前就开始形成系统,唐朝以后,农民定居后,服饰逐渐定型以适应劳动生活需要,并随着设计、美观的需要而有所发展,有地域性特色。�直服饰已经从麻布质地改为了丝绸,颜色耶更为亮丽。
随后老师拿出几件放在身边的服装展示给队员们看,并详细讲解�直服饰八大件,由包头、拼接衫、绣裥裙、腰带、百纳绣花鞋、肚兜以及卷膀等组成。�直服饰又被称为"青莲衫子藕荷裳"。包头成30度角,美观大方,中间是黑色的;拼接衫最初由于受布幅的限制和省料而拼接,后来发展到主观意识的拼接,无不讲究整齐均衡和对称的形式美;腰部的绣裥裙也很有特色,长度齐膝,下摆较大,设计很实用,方便农忙和日常生活。裙搁极细,搁面和裙带上均有不同工艺的花饰,裙外面系上一条小穿腰。穿腰上缝着一个大口袋,穿腰四周及带上绣着各种图案的花纹,是服饰中的重要装饰物。束腰四周及绣有各种图案的带是重要的装饰物;裤子多用蓝地白印花布或白地蓝印花布,裤挡用蓝或黑色士林布拼接;最奇特的是水乡女人的鞋,鞋形颇似小船,不分左右。鞋帮两块合成,鞋面绣花为主,色泽鲜艳,花样繁多,被称作船形绣花鞋。船鞋的做工十分精细而且坚固实惠,是水乡妇女传统的礼鞋。此外,�直服饰作为吴东地区的服饰与唯亭、车坊等出不同的是流苏装饰,并且都放在后面。
随着季节的变化、年龄的差异和礼仪的需要,其服饰也会发生明显的差别。一般来说,春秋季节服饰的特点尤为突出。春秋季服饰上装以拼接衫为主,面料多以花布、土布、深浅士林布为主要基调,色彩对比鲜明,鲜而不艳、艳而不俗,常用几种色彩的面料拼接而成,剪裁得体,缝工精细,装饰性很强,它的特点也是通过服装的装饰工艺宋体现的:有拼接、滚边、纽攀、带饰、绣花等。
水乡妇女服饰,随着年岁的大小,有着不同的要求。年轻的姑娘喜欢色彩呈红的毛巾包头,露出乌黑发亮的辫子,身穿小花头的大襟短袄,花布滚边,小琵琶扣,腰间一抹士林蓝布百褶小围裙,腰兜绣有各种图案,蓝色的彩带头缀有红绿流苏,裙下一条藏青布裤,脚踏绣花滚边圆口布鞋。老年妇女的服饰一般都用深色。头发上罩着黑色的网巾,布裙大多也是黑色,穿着要求舒展宽大,给人古朴、庄重之美。中年妇女的装束则清雅一些,素色的包头毛巾,头上梳扎着彩绳的发髻,发髻上竖插银荷花板,横插银簪。水乡妇女服饰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相因成习,传承性很强。它适合水乡妇女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实用价值较高。至今, 直等地区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妇女传统特色的民俗服装。然而,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劳动条件的改变,此类服饰穿戴者日少,只有五六十岁的妇女才穿这种衣服。
老师告诉队员们,为了传承这种服饰,镇府和当地百姓做出很多努力。现在有40多个表演队,会在节日里出来义务表演,她们都是自制服装,并且自编自演,积极性很高,2005年苏州正式公布�直水乡妇女服饰为苏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列入保护名录。很多老人为了发扬传统,依旧穿着�直传统服饰,但中青年女子就不好意思传来。
尽管各方做出很多努力,然而传统水乡服饰的命运依旧有些失落,老师觉得现在宣传力度还不过,有关的书的文字图片不够深刻,此外需要利用当地的人文气息进一步发扬�直妇女服饰。老师说,自己愿用自己的全部精力传承�直服饰,并等待更多的人关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