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洋溢着朝圣、敬畏的心情,踩在三米见宽的青石板小路上,清脆的哒哒声传达出摇篮的节拍,仿佛与大家的童年脚印重合在一起。清乾隆年间的《常州赋》载:“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遥想当年,小巷里肯定枝繁叶茂,青果累累,既是名门望族聚集地,也是文人墨客、市井小民的流连忘返地。眼前黑洞洞的一人窄巷,紧挨着的明式木门窗、石门楼,裸露着青砖朽木,布满了灰尘和蛛网,像一个老人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那斑驳的墙体,漏雨的屋面和朽蚀的梁柱默默地延续着她的前世今生,街口的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让她还承载着常州沉甸甸2500年的历史文化担子。
赵元任常州故居位于青果巷16弄西侧。故居占地面积达4.5亩,坐北朝南,建有平房、回形楼多进,多数为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
故居系其曾祖父赵朗浦(清金华府知府)建于咸丰年间。1907年元任9岁时,随父母由保定护送灵柩回常,遂居于此,并由父亲衡年在宅内教授《书经》《左传》等古籍,在此度过了童年和亲少年时代。故居今存平屋二进、湛贻堂楼屋二进上下各十间,坐北朝南,为硬山造砖木结构。1981年,89岁高龄的赵元任回乡时,曾在此休息,由女儿赵新那伴奏风琴,赵元任歌其所谱名曲《叫我如何不想他》。次年,病逝于美国。1987年1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推开类似民居的大门,走进逼仄的过道,天井里显得有些荒凉,南厢房的楼梯显然已经被陈年的碎石树木所填满,看不出窗口里的景物,不免心生凄凉。原先旧居涵盖了东西礼和堂约1500多平方米,枕水面街,临风独立,开窗见波,树影婆娑,为唐荆川八宅之一,如今礼和堂年久失修,乱搭乱建,居民过多,早已褪去了当年的容颜。赵元任的故居,16弄15-5号还住着赵家的人――赵元任的堂侄子,年过半百的赵与康和他的爱人秦小妹。据说里面住有八户人家。故居中间是一个不小的天井,回字楼木结构还保留完整,有些楼板霉烂了。四方的天井被二层小楼环绕着,雕花的窗柱还能看出当年的底气,我们沿着仄仄又吱呀的楼梯拾级而上,北屋还住着一位孤寡老奶奶,屋顶上的暗灰色的瓦松和野生青绿的泡桐树两两相对。一只硕肥的老猫在屋檐闭目养神。
而在周有光故居,走进大门,迎面看见的却是发黄的竹碗橱,没有台面(用张硬纸板放在上面)的方桌,分别放在路两边。再进去是天井。两旁的厢房,前面的平房均已陈旧不堪。一点周有光的痕迹都没有看到。这也是周有光故居的一进。哪里生的,也不知道。里头没有任何说明文字,都是住家。比起瞿秋白故居的保管和维护,那是差远了!
顶着艳阳,我们走巷进宅,记录着青果巷的真实面貌,就像翻过她一道道的年轮,赞叹、惋惜、纠结、畅想,我们的内心充满了责任。顺着仅可容一人的窄弄,我们走到弄道尽头,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入城支流。浑浊厚重的运河在夕阳余晖中静静地躺着,看不出水的流动,难怪青果巷能有这样的心胸与宽容哪。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喧嚣、浮华,她总是以恬淡、宁静的姿态,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青果巷的魅力来自于南市河和粉墙黛瓦马头墙,来自于雕花长窗、码头、古纤道和系舟石,以及临街那一座座石库门和门楼,然而,青果巷的价值更在于她脉接明清的深厚文化底蕴。青果巷二期工程正在紧张的筹划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文化熏陶和精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