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前两天的实践,大家对心理问题有了许多自己的感悟。应组员要求,我们来到朱老师家中进行实地采访。
这位心理老师是一位40岁上下知性温和的妇女,她原本是一位税务工作者,有着很不错的收入,但现在社会上自私之风盛行,人们越来越只为自身利益着想,这迫使她开始重新考虑自己岗位存在的意义。她认为税务工作归根到底是一份服务大众的工作,只有贯彻好了那样一种“服务理念”,和谐向上的社会才有可能重建。
同时,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先就业再择业,可是面对的选择越多,决定往往也越难下。这就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取向上的混乱。在她开始学习心理知识的过程中,一位研究“全脑开发”的博士成为了影响她至今的导师。这位博士认为人的大脑是具有潜意识的。朱老师是这样解释潜意识的,潜意识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些潜意识可能在产生的那一刻就会表现出来,也有可能会蛰伏很久再爆发,但无论如何,这些意识一旦产生便很难消失。如果这些潜意识是好的,那么它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在这一生中,这种潜意识会不断帮助人们分清善恶对错,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并且,这种潜意识是具有遗传效应的,它会通过父辈的言行影响到下一代的思维方式,这也就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家教”。相反的,如果在一个人的脑中扎根的是消极的潜意识,那么产生的后果之恶劣可想而知。现在大家都为了建设和谐社会而奋斗着,而所谓的“和谐”,从心理上讲就是不同人之间的意识流的振动频率一致。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忘年交”存在的原因。
朱老师在采访中特意提出,仅仅从意识方面纠正当代人是不够的,造成现在社会日益复杂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是激烈的竞争。这位心理老师指出,虽然在发展的社会中互相之间的竞争是难免的,但千万不可将它作为人生前行的目标。没有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定位就贸然地和别人进行比较,其带来的结果不是“优越感”就是“挫败感”,在这样两种极端的感情交织下,人的内心自然难以平静,难以做到不带功利心地,专心致志地为社会服务。其实,人作为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生物,自然是不能用一种恒定不变的标准去衡量的,只有用变化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比,依照古人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才能真正认清自己的存在。
一晃聊到了中午,热情的老师讲我们留下在她的家中用餐,虽然只是非常简单的家常炒菜,可是因为其中包含了老师的满满热心,吃起来是异常得可口。临别之时,我们要求老师为我们的此次专访做一下总结寄语,她送给了我们这样一句话:“生命的意义就是爱与被爱的教导。自我的捆绑,若不肯放松自己,就无法宽恕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