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日下午三点半,在文综楼2305开始了文化之旅。08级同学黄亚欣根据著作中对楚霸王项羽的构造,从不同的角度看项羽,给在座的同学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黄亚欣同学开门见山指出项羽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以至司马迁将他写入记载帝王的本纪篇。《史记・项羽本纪》写:“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而后人也将项羽看作是一位失败英雄来抒发情怀,虞姬也成为文人抒发感情的载体。后代诗人顾况、孟郊、李清照均有相关诗作。黄亚欣还播放了电影《破釜沉舟》和《百家讲坛之项羽》指出项羽骁勇、不善于纳谏和自负鲁莽的特点,以及项羽自刎乌江的三个原因:天之亡我、耻于起兵、忏悔意识。她用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解读项羽,激发了同学极大的兴趣。
本次沙龙精彩的部分即是20世纪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进程中对项羽的重新审视,主要是对比了郭沫若《楚霸王自杀》和张爱玲《霸王别姬》,她引用原文并分析了两篇文章中重点部分与写作精彩的部分:郭沫若《楚霸王自杀》以项羽自刎乌江的史实为依托,合理发挥想象,对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场景进行了改写,虚设了历史中并不存在的乌江亭长和钟离昧;张爱玲《霸王别姬》则一反当时风靡一时的京剧的凄美缠绵,哀婉感伤的格调,以苍凉涓冷的笔调出之,而且将气壮山河的楚霸王完全推到舞台的边缘,把虞姬拉到前台中心。并提出在司马迁《项羽本纪》中,正当项羽穷途末路,望洋兴叹之际,乌江亭长适时而出,从天而降,为项羽指出了一条生路,把项羽塑造成一个舍生取义的英雄,完成对项羽传统道德化身的完美人格的塑造。而后又重点讲述了郭与张的异同:同是指二者都截取了项羽人生最为凄楚悲壮的人生末路加以整理、编辑、阐释,都成功解除了项羽头上的神圣光环;都是写项羽的故事,主人公都不是项羽(郭沫若――乌江亭长,张爱玲――虞姬);异是指二人不同的人生经历与写作背景:张爱玲出生于旧式封建家庭,她在这个充满裂痕矛盾与冲突的环境中,注重于一个女人的性别罹难与生存艰难;郭沫若是一个忧国忧民,为了民族国家利益抛弃妻子的知识分子,他注重表达对祖国前途的关怀。因此也带来不同的写作目的:张爱玲追求苍凉的审美情趣的社会心理,而郭沫若对文学的看法特别强调其政治功用,借文学唤起人们的抗战激情,小说显示出昂扬战斗,悲壮的特点。
时间在精彩的讲述中流逝,在座的同学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每个人都愿意在文学之海洋里欢快畅游,尽情享受。让我们期待下周的精彩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