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7日星期四晚上6:30在独墅湖校区文综楼2201教室,威尼斯人 宣传部迎来了苏玉轩本学期最后一场活动。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了威尼斯人 薛玉坤老师主讲“中国古代诗词阅读欣赏”。许多同学慕名前往。
中国古诗是一个永远充满艺术魅力的话题。薛老师重点解析了为什么中国古诗有这种经久不衰的魅力,并结合具体诗词作了详细分析。他强调理论必须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
首先,薛老师谈到一个人的成长有两个部分,分别是物质(也就是功利)和精神。海德格尔曾经说过“诗意的栖居”,而仅取“诗意”二字则是指名利淡泊,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远离。古人和今人还是有相通的一面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坎坷、哀怨的事,因而在情感上就会产生共鸣,这是较为重要的一点。之后,薛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尚友古人”四个字,也就是说和古人交朋友,古人已然作古,自然不会有所欺骗你。
如何去读古诗呢?薛老师提出读古诗要明词语、通典故。明词语不仅仅是说要识文断字,更重要的是要清楚词语的运用。在此,薛老师举了很多例子。比如李后主(李煜)《一斛珠・香醪》一词末句云:“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其中“红绒”指的就是红绒线。再比如陆游《钗头凤》中的“红酥手”,红酥是指一种点心,是一种奶酪制品,用红酥来形容手,可见女子手的白里透红。质感,颜色,立刻形象起来,由此可见某些字词的运用可谓巧妙之极,这都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再如,李白的《菩萨蛮》中“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一个“入”字,细细体味,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推移,这表现了一个动态。再如秦少游的“漠漠轻寒上小楼”,一个“上”字和李白的“入”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薛老师还强调典故分为语典和事典两类。东坡曾吟啸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倘若知道谢安和王羲之曾说“吟啸不言”,应该会有不一样的理解。由此可见明词语、通典故的重要性。薛老师指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多读诗词,读多了自然就知道了。
薛老师提到了苏东坡的《卜算子》一词,并做了充分的演说,从苏轼写这首词之前的被贬遭遇,联系到他的心态变化,最终得出这首词表现了他的孤傲、绝望和固守的结论。古人在诗词中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可以给今人一种借鉴。
薛老师指出诗词欣赏还要注意两个差异,即诗和词的文体差异和时代差异。比如文体差异指诗和词是不一样的;时代差异指宋和唐是不一样的。读诗时大多正襟危坐,注重人的社会责任感。而词为艳科,大多是抒发个人私生活中的情怀。譬如“皓腕凝霜雪”一句甚至有点艳俗,要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且不同年龄,不同情感状态去读,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在讲座最后,薛老师送给大家四个字:充盈灵动。希望大家“将读诗词的感动化入我们的生命之中,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充盈,更加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