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由张心绎给我们讲述清代学者朱彝尊的相关内容。
首先,自然是简单介绍。朱彝尊,字锡鬯,号竹�,清代诗人、词人、学者。其生平有些坎坷,家境贫困,于十七岁那年入赘归安县儒学教谕冯镇鼎家,与其女冯福贞婚配。
接下来,张心绎主要讲了朱彝尊在词作方面的成就,而他的词又是基于他那段有悖伦理却真挚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我们便进入了饶有兴致地听故事的阶段了。
故事的女主人公不是他的妻子冯福贞,而是他的小姨子冯寿贞。冯寿贞,字静志,朱彝尊的词集《静志居情趣》便是对他们二人感情的记录了。刚刚入赘时,冯寿贞还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经常去请教姐夫学问、书法之类的问题。《清平乐》,“齐心藕意,下九同嬉戏。两翅蝉云梳未起,一十二三年纪。春愁不上眉山,日长慵倚雕阑。走近蔷薇架底,生擒蝴蝶花间。”便是朱彝尊对那时的冯寿贞的回忆。而《四和香》,“小小春情先漏泄,爱绾同心结。唤作莫愁愁不绝,须未是,愁时节。才学避人帘半揭,也解秋波瞥。篆缕难烧心字灭,且拜了,初三月。”中描述的情窦初开的她又表露了双方的爱慕之情。顺治六年,冯家避难至梅里,同坐一条船上的他们,相互思慕却又无法靠近。《桂殿秋》中的,“小簟轻衾各自寒”反应了当时的情绪。而后,冯寿贞嫁人、归宁、又归宁・・・・・・朱彝尊又创作了一些感人至深的词作。而她的积思成疾,郁郁而亡也给了朱彝尊很大打击。
到这,张心绎有些感慨又不失幽默地说道:“那么这个故事就讲完了,因为女主人公已经死了嘛。”从情节中出来,张心绎又从经学家的角度讲了下朱彝尊,博学多识的经学家,精通儒学,通晓纲常伦理。而就是这样一位学者,居然有着一段悖于伦理的恋情。这时张心绎提出了文学与伦理批判的问题,并作出了自己的一些总结,提醒我们在研究作品时,应当将作家与作品分开看,特别提到在当下更该如此。
张心绎的精彩演讲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随后杨旭辉老师也以一个故事,关于他的老师,也是一位学者的故事,作出了他的解读。杨老师的讲述很动情,同学们也随着故事时而大笑时而沉默。他觉得朱彝尊与冯寿贞德爱情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再拉出张心绎对于文学与道德的评判这个问题,结合了晚明堕落的世风提出了“人性中的灰色地带”这一说。
最后,也以杨老师的深入浅出的话作结吧,对于他人我们要多用宽容的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