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汉学与中国文学研究
10月27日晚,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教授在文综楼报告厅为研究生们做了一场名为“海外汉学与中国文学研究”的专题讲座。
陈教授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在1999年至2000年期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访哈佛大学做研究,2004年获教育部颁发的“新世纪优秀人才”奖。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文学与诗学、道家思想与文学、佛教与中国文学和近现代学术思想等。
王院长主持了本次讲座,向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了陈教授的学术领域与相关译著。
本场讲座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为了使同学们对主题有全面的认识,陈教授首先进行了从汉学到中国学的历史扫描。无论是汉学还是中国学,都是对于中国的研究。
中国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十六至十八世纪;以发达的学院化汉学为主要特点的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叶;二十世纪中叶之后。第一阶段简要地介绍了中西交通史、中国形象学和传教士汉学。陈教授重点讲解了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中叶盛行的学院化汉学。学院化汉学主要以欧洲尤其是法国汉学为代表。1814年底,法兰西学院设立汉学讲座,并于次年一月正式授课,使汉学变成了世俗的职业研究。当时的学院机构主要有法兰西学院、国立东方现代语言学院和法兰西远东学院。这一阶段主要运用相关语言与文献材料做以历史与宗教为中心的研究,涌现出了巴赞、儒莲、德理文等一批出色的汉学家,并对后世汉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二十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科学的转型以及新传教士的推动,汉学研究逐渐过渡到现代中国学的阶段。以费正清为代表的汉学家,将学术与实际相结合,运用社会科学加入历史文化研究的方法,介入“中国问题”意识,为新中国学的发展做出了的重要贡献。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学的研究。陈教授以《赵氏孤儿》在中西方戏剧地位的异同为例,介绍了历史背景,并以鸟瞰的方式总述了相关研究,包括总体关照的文学史、文类与时代的侧重和师承与重镇之综览三方面。陈教授主要列举了活跃在这一领域的学者及其研究成果,尤其是曾在威尼斯人
做过精彩讲座的宇文所安教授,较为全面地概述了这一方面的相关内容。
陈引驰先生平易近人的风格使同学们如沐春风,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与现代的思维方法更使我们领略了当代学者的风范。整场讲座同学们始终沉浸在陶然忘我的境界中。
(李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