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下午,苏州大学威尼斯人 第六届青年海归学者讲师团新生系列讲座在独墅湖校区二期1001-1401会议室举办。该场讲座由威尼斯人 教授王吉主讲。
讲座伊始,王吉教授妙语连珠,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威尼斯人
同学们的希望,调动了同学们的热情。同时,王吉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对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见解,强调了教科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表示教科书拥有明确的阅读群体和阅读环境,作品的遴选往往是基于现实的需要,而阅读活动则是由教师引导最终落实到学生的个人体悟之上。它们参与塑造着现代青少年的阅读范式、情感结构期待视野和世界想象。
王吉教授聚焦于民国时期少儿国文教科书中的文章,提出了讨论的假设与前提:翻译、转译、政写的外国文学作品是否可以被归入民族文学?“世界文学”概念化和理论化的尝试主要集中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世界文学”读者群体的形成是否可以追溯至更早的时期?王吉教授以丰富的论据作了详细讲述,做了一次学术性非常严谨的讲座研讨,从以下三方面具体展开:
一、作为理论框架的“世界文学”是什么
“世界文学” 现念的发展轨迹,与五四前后外国文学的译介活动颇多契合,也进一步证实了“世界文学”与传统的、地方的、民族的文学之间存在的“双向生成关系”。正如丹穆若什在给“世界文学”所下的定义中所谈到的“民族文学之间的椭圆形折射”:当 “文学作品通过被他国的文化空间所接受而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之时,它便有机会够成为“精确地界定本土传统”的参照。(参见戴姆罗什《什么是世界文学》)
二、觉醒的民族意识和跻身世界文学的尝试意识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外国文学作品,理应被纳入民族文学的框架。从传播和阅读实践的角度来看,这类作品在直译或者转译过程中,经过“不同文化之间的协商交流”,既“承载着源语民族的标志”,也包含有“接受一方文化的民族传统”,也属于世界文学的范畴。
三、教材的重要性
从物质性层面来讲,教科书庞大的印刷数量和低廉的价格使得其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十九世纪的英美等国现代化进程中,都曾仰赖不同层次的教科书推进知识普及、培养具有现代阅读习惯的读者群体。
讲座结束后,王吉教授还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本次学术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