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
苏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
弘化社基金“书法与生活的相关性”系列公益讲座百家提名之3――孙玉林
老孙太极似的生活之道
――写在 “书法与太极”公益讲座活动之前
朝 北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占籍苏州以来,缘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工作需要,我与当地不少书法家有过“亲密的接触”。你要问我谁的书法最好,我很难回答。但要是你问我,谁的生活比较好,我一定会脱口而出:老孙绝对可以算上一个。
老孙的日常生活很悠闲。
他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就这一点已经足以让大家眼红死了。但是,老孙的生活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地方还多的是。他不会嫌网速太慢,因为他从不上网;他不用每天抢占汽车位,因为他连电瓶车都不用;他不为房价和人民币利率波动发愁,因为他从不投资。从企业改制下岗分流之后,他就没有上过一天班。按理说,一个人身体健康,思维敏捷,口才不赖,读的书也很多,手头还有书画一技之长,即使不能在体制内捧个铁饭碗,在当今多如牛毛的民办教育机构中谋个教职应该不成问题。苏州文联请老孙给少年宫小学生上过课,我也请他给苏大大学生上过课,授课效果很好,学生都很喜欢他。但每次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就主动辞职不干了。任凭你再怎么劝,他死活不干,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有钱不赚,如老子说的“自胜者富,知足者强”,折射出一副总是不差钱的心态。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比较起国内外的商店和工厂。国外的商店和工厂每天关门时间很早。甚至有人夸张地说,下班时间一到,全部的工人们会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即使机器还在运转,他们也不管。周末的时间更是自己的,没有非常特殊的情况,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绝不可能加班。今年5月我在法国期间的一次周末,在高速公路上看到的一幕绝对让人震撼:几乎没有一部车里坐着两个男人或者两个女人,清一色的是一家人一部车,倾城而出,外出度假!而反观我们的商店和工厂,开门很早,关门很晚,甚至有的恨不得24小时运转。玩命的干活,拼命的挣钱,一味地追求效率,失却了做人的尊严和快乐,是因为大家比老孙穷?比老孙勤快?还是比老孙聪明?成天忙的要死,总是一副永不满足或者疲惫不堪的样子,我想是不是因为想要的东西太多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的话外国人不一定知道,但是却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了,而中国人难道到现在还不明白?
老孙的艺术活动很自由。
自然睡醒之后,老孙每天的生活极其“单调”:看书和写字。在物质世界面前,老孙几乎是个“废人”,他不会开车、不会上网,不会电脑,不会理财,不会烧饭,饿了就去家旁边的小面店吃碗苏帮面。以前他还喜欢定期到足浴店泡泡脚,近年来迷上了太极拳,也已经好久不去了。我一直在想,一个人的物质欲望没了,清心寡欲之后,其精神的功能是不是也会退化?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事实反而证明了我记不清楚是哪个名人说的话:“一个人的物质欲望太多,精神的空间一定不会太大”、“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生活的头绪太多太忙,艺术的追求一定不会精深”。“赋闲”在家几十年,老孙醒来的时间基本上都用于读书、临帖、创作,老孙对书法、绘画、篆刻样样痴迷,痴迷到样样精通。但他几乎从不主动发表文章,从不主动举办展销、从不主动参加比赛。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就问他,既不愿通过书法赚钱,又不想成名成家,艺术对他意味着什么?老孙的回答:艺术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不愿意被人胁迫!我猜想老孙不想那样做的原因,可能真是害怕自己的生活和艺术被市场经济所裹挟,因为市场经济已经让书法艺术远离了一些书法家的日常生活!
近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完成了现代化转型之后,书法以及书法家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之前,名家和名人的字很难通过市场转化为金钱。书法家尽管名气很大,地位也很高,但钱挣得并不多,“才”和“财”之间并不存在相互转换的关系。以前的书法家视书法为“余事”,今天的书法家视书法为“工作”;以前的书法家从事书法主要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精神生活,今天有些书法家从事书法主要是为了改善别人的精神生活;以前的书法家自己喜欢谁就去学谁,现在有些书法家是市场喜欢谁就去模仿谁;以前的书法家遍临百家,五体兼善后,还自谦是个小学生,现在的书法家自觉火候欠佳,却不得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失去了关心内心感受和精神追求的机会及耐心。老孙的学习与创作不跟随书法市场流行风,使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尚法的对象,不固守一家一法,不走捷径。他可以整日整夜地临摹和研究他喜欢的书法家,临摹他们的书法作品。不靠书法挣钱、争名、争利,书法肯定不会给他什么压力。老孙虽然自视甚高,但如果你喜欢他高兴,你尽管拿走他的任何作品。始终本着快乐的原则去学习和创作书法,因此我想这么多年里,书法一定反哺给老孙不少快乐,他的生活境界也因为艺术的纯净而与一般人远远地拉开了距离。而这一点对于那些被市场绑架的书法家来说,是想做却一时无法做到的。老孙说他很享受有了艺术的生活,我想,真正热爱艺术的人应该都能有此同感!
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是效率和功用,老孙没有迎合它,反而与它背道而驰。因此,老孙的处世哲学一时还得不到现代社会的广泛理解也在情理之中。我不知道是老孙不对,还是别人不对。但我想,如果核心价值是自由而非规则,是创新而非守成,是精神而非物质,是人文情怀而非工具理性,孰是孰非,倒也说不定。“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老孙没有钱,但他不感觉到穷。他比别人富有的是时间,这是别人永远也比不上他的地方。许多事情我们做不到,老孙做到了。所以,老孙这人一方面是“穷”、“闲”、“笨”,一方面又是“富”、“忙”、“智”。他是物质生活的低能儿,却是精神生活的高手。他这么多年的艺术状态让人羡慕!他这么多年的生活心态让人佩服!
暑假过后,我们苏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将邀请老孙,来给大学生开设“书法与太极”学术讲座,如果你愿意来听课,我想你一定能够亲身体会到他与众不同的生活之道。
(编辑:高远民)
苏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
弘化社基金“书法与生活的相关性”系列公益讲座简介
经过长期积累和3年多的精心准备,苏州大学于2013年6月18日隆重成立了“苏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整合校内资源、引入校外资源,探索校内外多家单位合作共建的协同创新之路,常年开设六个互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文化教育和推广子项目,即“中国传统文化课堂”、“中国手工艺作坊”、“中国影视戏剧艺术播映厅”、“汉外双语角”、“中外大学生伙伴计划工作站”和“来华留学生语言文化沉浸”,旨在大力推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努力建设辐射全国、影响海外的文化交流平台,精心打造代代传承的校园文化品牌。
其中,“中国传统文化课堂”,授课的主要对象为苏州大学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专业的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以及共建单位的师生员工。当然也欢迎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社会人士前来听课指导。课堂采用专家讲座与师生互动的形式,原则上每周一次,持续数年。专家的专业范围以中国文学艺术为主,同时也包括中国书法、绘画、中国音乐、中国舞蹈、中国戏剧、中国建筑、中国太极、中国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门类。
“书法与生活的相关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课堂”启动的第一个系列讲座,校内联合海外教育学院、艺术中心、博物馆、出版社、东吴书画院、教务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校外联合苏州市侨联、文联、书法家协会、青年书法家协会、图书馆、虎丘书院等12家单位,于2013年9月21日举行简单的启动仪式,并获得弘化社慈善基金会首笔50万元专项捐助。
为了扩大系列讲座的受众面与学术影响力,落实弘化社捐赠协议内容,记录讲座的发展进程,“书法与生活的相关性”系列讲座已经和计划开展下列活动:
1、 每学期18讲,持续4年,总共126讲,每周聘请一位专家,固定时间(每周二下午三点至五点),固定地点(苏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讲授两节课,紧紧围绕讲座的学术主旨――让书法艺术回到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一门生活的艺术,开展必要的操作演示与互动交流活动,捐赠两件个人作品,其中一幅由“苏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永久收藏,另一幅由现场来的听众收藏;
2、 出版并在网站上线“精品教材、著作、论文集、作品集、视频公开课”,打造一支以“书法与生活相关性”为课题的专家教学与科研团队;
3、 举办“书法与生活的相关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发研究生课程证书;
4、 举办“我的书法去哪儿啦――书法与生活的相关性”主题展;
5、 在报刊杂志开辟“书法与生活的相关性系列讲座”专栏,系统介绍专家的讲座内容;
6、 在“苏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网站开辟“书法与生活的相关性系列讲座专家”专栏,介绍专家的书法人生及其艺术作品以及讲座内容;
7、 在“苏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微信平台,开设“弘化社基金书法与生活的相关性系列公益讲座百家提名”专题,系统推送讲座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书法理念;
8、 组织“生活中的书法艺术沉浸之旅”夏令营、冬令营。
请关心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各界人士批评指正。
苏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的网址为:workshop/;收藏我们微信号的朋友将有意外的惊喜。
微信服务号为: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微信二维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