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系、威尼斯人-威尼斯人博彩
和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学术共同体中的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日前在苏州大学召开。会议由斯坦福大学王斑教授和苏州大学王尧教授、季进教授共同主持,上海大学王晓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何锡章教授、宋炳辉教授等30多位海内外学者出席了会议,就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成就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王斑教授分析了海外中国研究中冷战与东方主义的态度,及其在文学审美中的表现,从理论上对海外汉学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深圳大学李凤亮教授考察了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意识”,指出它植根于现代学术范式的内在变化,得益于海外高校学科规训的影响,是海外学人谋求学科突围与发展的一种自觉探索。随着海内外学术交流的深化,这种整体意识对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格局的影响日益显著,对跨地域的“学术共同体”的推进作用也正逐步显现。
美国麻州大学的张恩华教授探讨了海外对于中国革命文学文化的译介,总结了在该领域的研究并对目前已取得的成就进行反思,探讨未来研究行之有效的可能途径和方向。
美国斯沃斯摩尔学院的孔海立教授则结合自己在美国进行现代文学教学的体会,阐述了20世纪中国文学以“家-国-我”三重因素相互回转的主题。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雷勤风教授(Christopher G. Rea)集中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一个翻译研究途径,即对有多种版本的文本翻译进行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的黄念欣教授以《玉米》的英译本为例,分析了当代文学英译中的翻译策略。
斯坦福大学的李海燕教授细读了鲁迅和和谢尔丽∙捷克逊的短篇小说,来反思文学的伦理性、文学与同情心的关系、以及文学能在道德革命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
南京大学黄发有教授、杭州师大王侃教授和湖南师大谢淼博士,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在美国和德国的译介与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李玲教授、中山大学郭冰茹教授、宁波大学任茹文教授、苏州大学黄轶教授、绍兴文理学院的刘毅青教授分别讨论了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性别、历史、革命、抒情传统等理论问题及其参照意义。苏州大学刘祥安教授、李勇教授、张蕾博士、深圳大学张晓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洪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黄平博士等都围绕具体的话题或汉学名著或汉学家展开了深入的学术对话,显示了海内外学者不同的立场与观点。
这些讨论彼此印和,构成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学术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