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汉学学派与中国现代文学”
――高利克(Marian Galik)教授讲座
2009年11月12日下午14点30,在独墅湖校区文科综合楼5339教室,著名汉学家,斯洛伐克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布拉格汉学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利安・高利克(Marian Galik)教授演讲了题为“布拉格汉学学派与中国现代文学”的讲座。
“高教授从事中国文学与欧美文学比较研究,并长期耕耘,在2003年6月19日,高教授被斯洛伐克科学院授予了最高荣誉奖,成为声望显赫的比较文学大家。2005年荣获在国际学术界被誉为人文学术诺贝尔奖的“亚历山大―洪堡奖”。”主持人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了掌声。
高教授清了清嗓音,那略带沙哑的低沉声音顿时让整个会场都安静下来,也许是因为在各地走过的缘故,高教授的整个演讲都十分淡然,像是一个人的一生,他在叙述着经历和生活。
他说他的朋友,学生和与中国作家谢冰心,沈从文等人见面的收获,说我们都是好朋友;强调布拉格学派,即布拉格结构派,一:我们是汉学派,二:他们是学派;讲他的学生们不认为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有比较好的你需要的理论,而现在的理论家太多了;他还很开心的说我是个幸福的人,因为我不住在布拉格。
此外高教授介绍了一下布拉格,其实他一直在说中国的作家集。他这样说道,“布拉格有比较多的关于现代文学的书,当然也有一些有关当代文学。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巴金的都有,茅盾的作品比较多,但是没有材料。还有很多中国的杂志,譬如《新青年》”,继而,高利克教授很惋惜的说,“但郁达夫是个例外,在布拉格,只有几本关于他的小说。” “我自己是研究茅盾的,我自己也很喜欢他的小说,谢冰心的书也有捷克文的翻译,老舍的《骆驼祥子》是捷克人最喜欢的书,为什么喜欢?和那时的中国差不多,都很同情祥子。”
“我还要说什么呢”高教授转过头看屏幕,似乎讲的很多了,这时主持人说,“由于最近天气气温变化大,高教授身体不是很舒服,那就请同学们提问三个问题吧”,高教授对三个问题都回答的很详尽,一是好奇高教授生活在斯洛伐克,为什么对中国现代文学感兴趣?二是质疑“我比茅盾更了解茅盾”这句话,可是他刚讲出口的时候就被高教授及时制止了。高教授解释说,不是这么讲的,茅盾有很多的笔名,不好很好的了解他,茅盾的笔名大概有30多个呢,我记得,而茅盾自己都记不清了。第三个问题是: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为什么中国没有大家,没有作家得到诺贝尔奖呢?
高利克(Marian Galik)教授此次的讲座获得了同学们的热情参与,场上座无虚席的,间道里也坐满了来听讲座的学生,此外还有站着的。会罢,又是一片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