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奕欣)2009年4月20日早上九点三十分,裘锡圭教授“古文字研究和古汉语学习”讲座在文科综合楼电视鉴赏实验室5339教室准时开始。
讲座开始前十五分钟,5339教室已经座无虚席,随着
古汉语和古汉字是历史悠久但也较为深奥复杂的文化,为了使大家通俗易懂,裘教授特地准备了手写的参考资料,复印分发给大家。在两个半小时的演讲中,他分别从古文字字形、词义、古文字与音韵、语法的关系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解释。
在解释字形时,裘教授从一组从“戈”之字说开,分别分析了“戍”、“伐”、“�”、“戒”、“戎”等字的演变过程,并且详尽说明了《说文解字》等权威字典中对这些字的字义解释。当然,他并不局限于一词一义,而是触类旁通,尽量给予最详尽的解释。裘教授认为,要充分重视卜辞以及早期文献资料,大家要多读书多研究,了解更多的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裘教授充分使用了身后的黑板,补充了很多字的甲骨文和全文的象形写法,从他的书写中足见他的研究的熟练功力。
一系列的字讲解后,裘教授又为大家分析了《国语》《尚书》《礼记》等古代文献中的片段,字字句句仔仔细细地解释,并且不时补充与讲义内容相关的知识。
之后,裘教授强调了古文字研究和音韵之间的关系,认为,古文字字形和词义等是分析古汉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以“函”、“厄”、“刑”、“�”等字为例,分析字形和字义的关系,并且纠正了一些常见的错误理解。他强调,在众多古汉语资料中,有些是不正确的,哪些靠得住,哪些靠不住,需要研究者自己去弄清。
最后,裘教授又为大家简单分析了古汉语的语法。他说,现在语法部分的研究越来越被研究学者重视,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卜辞资料的重要性,并且要善于分析。
裘教授还向大家推荐了几部他个人认为比较有价值的研究书籍文章,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文字学概要》、《论“�函”》,刘钊和叶玉英的《利用古文字资料的上方音分期分域研究述评》等,这有助于学生和老师对古文字和古汉语进行深入的研究。
讲演由王继如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