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下午3时,韩国著名汉学家,顶尖诗人许世旭教授来到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为我们带来一场“中韩文学比较”的精彩演讲。
据主持人曹惠民教授介绍,许世旭教授出生韩国南部的全北道,全北大学与苏州大学有着合作交流的密切关系,因而许世旭教授与苏州大学原本就有深厚的渊源。许世旭教授也表示早已听说苏州大学久负盛名,更对太湖边上的梅花情有独钟。此次来访苏州不但实现赏梅的愿望,更能为苏州大学的同学们演讲,让75岁高龄的许教授非常开心。
许世旭教授于上世纪60年代末在台湾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是台湾第一位拿到文学博士证书的韩国人,而早在求学阶段许教授就发表过中文作品。1988年后担任中国复旦大学顾问教授,与台湾诗人纪弦、洛夫、郑愁予、叶威廉等有着深厚的交情。许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诗歌与中国文学史研究,著有韩文版《中国文学史》三卷,以中文写作的新诗《雪花赋》、《一盏灯》、散文《城主与草叶》、《移动的故乡》,独具特色。今天给同学们带来的演讲更是独到,深刻。
讲座伊始,许教授并没有呆板地将两种文学的不同一一比较,而是追根溯源,从民族起源、历史、习俗等对文化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着手。许教授认为,改革开放后中韩两国经济关系发展太快,以至于双方来不及了解各自的文化。许教授便从古代神话、饮食、语言、农业方式、地理位置、哲学思想各个方面逐一介绍。“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关系,更表明了两国文学必将有密切的联系与交流。”在谈及中韩两国地理位置时,许教授说道。一些新奇的观点虽然闻所未闻,但在教授的解释下却让人感觉极有说服力。许教授还非常真切的说出了韩国文化在发展时的一些困惑和苦恼,体现了许教授不同于一般学者的气度。之后,许教授从中韩两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习惯分析文学的差异。谈及最平常的吃穿住,他说:“中国以吃为首位,韩国以穿衣为首位;中国人吃饭注重用火,蒸、炸、煮、炒,韩国人却爱生食、冷食、烤肉。”许教授还提到中韩两国人民的好恶有所不同,“中国人热爱红色,忌讳白色,韩国却相反;更讲到了韩国人喜爱激进的运动,善歌善舞,性格保守,中国人勤劳,逐渐开放等。”许教授一再强调,民族生活方式的不同虽然讲了不少时间,但这些都是文化的背景,重要至极。最后,许教授从文学内容方面进行比较,指出文学的环境不同,文学的趋向便不同。他以中韩两国古典小说为例,中国古典小说主题大多为情、侠,而韩国则以情、忠、孝、义为主。再者,中国古典诗歌都很有规范,有固定的格式,韩国诗歌风格自由等。
在整个演讲过程中,许教授语言风趣,旁征博引,充分展现了文人大家的风范。演讲结束后,许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当记者提及之前被传播地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申遗之争”时,许教授说:“有些许耳闻,但并不非常了解。”他表示那只是一场误会,韩国所申请的是韩国江陵地区的“端午祭”,与中国的端午节不同。在场的观众也补充道,端午祭是韩国的江陵地区人民祈求丰年,的传统祝祭活动,与中国的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不同,许教授也表示赞同,并希望同学们为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多作贡献。
活动最后,许教授在热烈的掌声中退场。
学院新闻网络中心(《大学新闻》)
周晔 马天驰/文 马天驰/摄